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NEEDY GIRL OVERDOSE》是一款描绘网络天使(直播主)日常生活的多结局ADV。
游戏截图




关于游戏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NEEDY GIRL OVERDOSE》是一款描绘网络天使(直播主)日常生活的多结局ADV。这位名叫“超绝最可爱天使酱”的直播主有着很强烈的想要被他人认可的欲望,玩家需要帮助她进行日常直播,照看有时精神不安的她,喂她吃药,并同时努力增加她的粉丝数量。游戏中,玩家将迎来各种各样的毁灭性结局,而故事是否存在美好结局,就需要您去寻找了。
让有些玻璃心的女孩“糖糖”变身为“超绝最可爱天使酱”,面向阿宅们开播吧!


看上去老实文静,实际却很任性,容易得意忘形,是一个迫切想要得到他人认可的女孩。性格恶劣。喜欢的东西是阿P以及精神药物。
网络天使,糖糖开直播时的变装。装作性格乖巧的样子。动不动就会做出讨好阿宅们的行为。
性別・年龄・所有信息不详。或者,也许,可能就是玩家您自己?
虽说一开始评论只有寥寥数条,粉丝也很少,但视您的指示,她的死忠粉可能会越来越多,将她培养成一名可以榨干粉丝钱包的人气主播吧!
白天的时段就是收集创意的时间!
但是天天只想着直播讨好阿宅们的话,可是很容易积攒压力的,偶尔放松一下也很重要!
和她约会、陪她做一些色色的事、让她吃点能够排解压力的药,或是在社交媒体上树洞吐槽一下,来稳定她的精神状态。
不过也一定要注意,不同的行动也有可能增加她的“阴暗度”,因此被互联网的黑暗所吞噬哦!
※本游戏是丝毫不会出现露骨性描写以及违法物品的健全游戏(棒)。
每天行动的结果会反应在她的社交媒体上表里两个账号的碎碎念中。表面账号会装出一副乖巧清纯的样子,而小号里没准就是满满的负能量。
■她每天你都会发来各种消息!
用表情包来回复吧。不看不回消息的话可就太不是人啦!会惹怒她的,要小心哦!
有时也会收到超烦人的长篇大论,但毕竟她是萌妹纸,有亿点点烦人也是无可奈何的。多关注一下她吧。
她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黑化、可能加害于阿P、有时也会嗨到脑子不正常。在这个时代中,这名深陷现代网络黑暗之中的女孩究竟是否还能迎来Happy Ending,就由您来亲眼见证吧。











网友热评
游戏无非是现实的投影
这个游戏给我带来的“精神伤害”真的是颇有些沉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过去一段时间,我跟太多“不太对劲”的人打过交道;游戏中某些体验也是过于真实,真实到当阿P和rain聊天的时候,我甚至会对一些对话全自动颅内配音。糖糖的真名写作“雨”,读作“rain”。我非常喜欢这个角色,所以我想用真名来称呼她,希望大家能够接受。
现实中存在Rain吗?她会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可以非常确定地说,存在。甚至包括各位读者朋友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孩子接触不到的那部分也存在。Ta们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被主流社会抛弃了,自然而然地生活在世界的边缘。
从游戏本身的剧情推测,Rain在我的视角里,是一个早期经历不良,经历过很多创伤事件,并且可能患有一些精神疾病的女孩子——这让她在人格水平上偏向于边缘型人格,甚至出现了一定的幻觉。但是她的社会功能可能比大家想象的好很多——也就是说,现实中的Rain,并不一定生活疏懒,社交退缩,兴趣减退,而是更像一个个性十足,特立独行的人。
为什么这么判断?比如说,在日本入住租的房子,入住之前也需要付一笔钱。我没有能力通过外出行程推断位置继而判定租金范围,但是至少说明,她具备一定的金钱观,并且提前准备了这一笔钱。有一些人会觉得这笔钱是从家里偷出来的,但一般来说,从家里偷了一笔钱,是不会如此轻描淡写地“回老家”的。同理,可以排除家里给了她一笔钱之后扫地出门的可能。我自己的推测是,家里完全不在乎她。异乡独居或者在老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
什么样的家庭会是这样的呢……我接触过的有留守家庭、主要抚养人均在服刑的家庭、主要抚养人因疾病失去抚养能力的家庭(包括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我倾向于第三者,父母一方可能生病了,另一方苦于照顾病人和工作以维持生活,无暇照顾Rain。这也可能是Rain遭遇校园霸凌以致最终辍学的原因。在任何一个文化中,失去主要抚养者支持的孩子都会过得非常非常艰难。
至此我们大致完成了Rain的画像:一个脆弱感性、高度不稳定又敢想敢做的女孩子。理解了Rain,就能理解Rain与互联网互动的核心诉求:接纳与认同。
Rain的主播之路与25个结局Rain想要一百万粉丝,来弥补成长过程中本应存在的关注;她又想要一个能够接纳她与认同她的容身之所。这也就是在绝大多数的结局中Rain走向自我毁灭的原因——因为在互联网上,这种地方是不存在的。
最近有一个概念很火,叫做“个体原子化”。指的是现如今在都市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原子,与其他人的联系变得非常薄弱。随之而来的就是“社恐”,大家都懂,这逐渐从一个疾病名称变成了一个身份标签,进而演变成一种状态。看上去,我们在经历一个由集体走向个体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逐渐疏远,我们更独立了。
实际上,顺序完全错了。绝大多数人不仅没有变得更独立,反而空前地渴望认同和接纳。之所以产生了“原子感”这种东西,是因为个体在报团取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发声,从而形成了“原子感”这个概念。而很多人又是如此地害怕被主流互联网抛下,于是自发地认领标签。
很多人并非由于自己具有某种“特质”,而选择了与相同特质的人相处。反而先判断哪个群体最容易接纳自己,认同自己,然后再根据这个群体的标签塑造自己,进而实现“接纳自我”。互联网无限放大了这种方式的可实现性,只要基数足够大,任何标签都足够聚集起足够多的人,来实现一种“我不孤独”的状态。
但是这终究是一种幻觉。我们目睹了太多“圈”的分崩离析,最后在互联网上沦为梗和笑柄。每一个“圈”都会形成小团体,小团体内部又能分成保守派激进派和折中派。一开始输出内容,后来演变成观点,更后面就只剩下纯粹的情绪。好的,完蛋了。我们换个小众的平台,再来一次。
让我们回到游戏。当一个失去几乎所有社会支持的辍学女孩子试图整合一百万人的认知,让他们以自己为中心形成接纳与认同,这几乎就已经注定了毁灭的结局。在某几个世界线上,也许Rain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大主播之路。但是在更多情况下,一步走错就是粉丝团体的分崩离析,然后就是网暴乃至人肉。每个粉丝希望从超天酱身上得到的东西有本质的区别,超天酱和Rain自己也有本质的区别。不管是试图弥合差异,还是躲在每一种人格面具下即兴表演,对精神的负担都远超Rain这样一个普通女孩子所能承受的极限。
这也就是为什么“塌房”成了主流——戏剧的表演是一时的,人设的表演是一世的。人设与自我差别越大,表演越难,塌房越快。再加上自媒体时代,保守秘密又变得如此困难。圈子的核心一夕崩坏,追随者作鸟兽散,又迫不及待为自己贴上下一个标签,融入下一群体,生怕成为被抛下的一员。
可是到最后,我们终究要在漫长人生中回答一个问题: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者眼中的我,脑海中的我,和真实的我,究竟有多少不一样需要去弥合?一个人最强有力的接纳与认同,是来自“我”这个认知主体的接纳与认同。即,接纳自己,认同自己。一个无法与自己好好相处的人,又怎么能做到真正的独立呢?
写在最后·我为什么喜欢Rain因为她如此真切地想要改变自己,并且付出了行动。她做了我没有做的事情,尽管她是个纸片人。以她在直播时的“网感”,我很难想象她对互联网是一种白莲花式的一无所知,但她还是选择发起了挑战。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堂吉诃德式的勇气。
不用各位批评,我自己承认我过度解读。因为我太缺少这样的气质了,所以我把这种希望投射在了Rain身上。我希望这个美丽、脆弱又敏感的女孩能实现她的梦想,然后幸福的生活下去。我也真诚希望每个读到这篇文章或者玩过这个游戏的人,会记得这个固执地离开家,第一次坐在电脑桌前打开摄像头的Rain·超天酱。
记到这里就可以了,后面的还是忘了吧。
评论6